股票配资交易平台
长沙期货配资 武汉一小区禁止所有电动车进入,该不该一禁了之?
“禁得好长沙期货配资,电动车乱窜太危险了!”
“我反对!买个重东西都提不进去,太不方便了!”
“刮风下雨车停外头不保险啊!”
在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一提到“禁止电动车进入小区”的新规,业主们总能热火朝天地争论起来。从去年年末开始,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所有电动车均不允许进入小区,业主的电动车只能停放在小区外围的停车棚。
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2月18日,在该小区禁止电动车进入两个月后,长江云新闻记者再次探访。记者发现,小区里随意占道停放的电动车没了踪影,进出小区的几个大门均安装了卡口,但小区外围电动车占道情况相比之前更为突出。
禁入措施实施后小区内外对比图
当下,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但骑行不规范、乱停乱放、违规充电等乱象频发。“电动车的有效管理”成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到底该怎么管?应该管什么?长江云新闻记者多次深入走访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从该小区“禁止电动车进入”的准备及实施中,来一探究竟。
一问
小区为什么要禁止电动车进入?
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禁止电动车进入的决定,源于小区内电动车管理的诸多问题。小区业委会成员向长江云新闻记者介绍,该小区约有3500辆电动车,数量庞大。此前小区内电动车随意停放,占用消防通道、小区公共路面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环境和业主的正常出行。此外,电动车在小区内行驶时车速过快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不少业主的小孩还被电动车撞过,他们对此“深恶痛绝”。
格林东郡小区发布的致全体业主的一封信
为解决这些问题,小区业委会经过多次讨论,并通过业主大会投票,最终以2000多票对700多票的压倒性优势,决定从2024年12月14日起实施电动车禁入措施。
业主大会高票通过禁止电动车入内的决定
电动车禁止入小区,那停在哪?对此,该小区也在积极完善配套措施,通过在小区外围修建电动车停车棚、协调周边市政道路及公共停车位,规划出了3700-4000个车位供业主停放。同时,通过增设充电桩并安装监控摄像头等方式,保障电动车的使用及停放安全。为了解决业主将电动车停放外面后步行往返较远的问题,小区在临街的几处楼栋中间新开了3个侧门,以方便业主进出。
二问
高票通过后,新规为何仍惹争议?
从小区目前实施新规后的情况来看,禁止电动车进入确实解决了部分管理难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不少业主对此仍有争议。
长江云新闻记者观察到,小区门口虽然规划了电动车停放区域,但停放仍有些混乱。在小区外围的人行通道上,电动车占据了道路的一半空间,过往行人行走需不时避让电动车。此外,还有不少业主表示,小区外面停放区域的雨棚太少,充电桩也不够。
小区外电动车停放混乱
业主张女士对长江云新闻记者说:“下班比较晚的话,很难抢到离小区近的停车位和充电桩,而且有雨棚的车位也很少,很多车主只能露天停放。”也有业主对电动车停车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小区外面人员很杂,肯定没有停放在小区里面安全更有保障。”此外,一部分商家也对此表达不满,在小区门口经营一家餐饮店的李先生对长江云新闻记者说:“路都被电动车占了,肯定会影响做生意。”
人行道被电动车占据大半空间
针对上述争议,长江云新闻记者向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业委会及物业方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向长江云新闻记者表示,在新规的实施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些不同意的业主会经常去物业闹。“这是业主大会自己高票投出来的结果,还是压倒性的优势,物业只能配合执行。我们对不配合的业主也只能以解释为主,尽量劝导。”对于一些新规实施后产生的新问题,业委会成员表示,后续他们将和街道办以及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办法,也将继续安装雨棚和充电桩。
三问
“一禁了之”是否合法?
在长江云新闻记者的走访调查中,有不少业主发出疑问,业委会发布“电动车禁止入小区”的新规合法吗?对此,长江云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邦信阳(武汉)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罗胜律师:
罗胜律师表示,业委会发布的新规是否合法,取决于是否符合民法典规定。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九)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业主共同决定事项,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决定前款第六项至第八项规定的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如果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投票并获得通过,那么长沙期货配资业主委员会决定业主大会的决议内容,是合法的,否则就是非法。
此外,如果该小区完全禁止电动车进入,但又没能提供相应的替代措施,就属于超出必要限度,侵犯了业主大会投反对票业主的权利。即使业主大会通过合法程序通过该决定,被侵犯权利的业主也有权通过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投诉或诉讼进行维权。
记者手记
当下,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突破4亿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电动车的管理难题也日益凸显,以武汉金地格林东郡小区为例,其“禁入”措施引发了广泛讨论,也折射出了电动车治理中的安全与便利的平衡之困。
作为“最后一公里”通勤的重要工具,治理电动车需兼顾“疏解需求”与“规范管理”,在安全与便利间寻求动态平衡。唯有完善配套、强化协商,才能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同时,小区治理的科学与人性,也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参与,需要大家为他人着想,方能实现共治共享的宜居目标。
那么,电动车禁止进入小区,你支持吗?